陈迹沉默不语。
小满转而对王将军怒道:“你莫要污蔑我家公子,我伺候他多年,他为人善良,绝不是你口中的背信弃义之人!”
王将军平静道:“知人知面不知心,恐怕王爷也觉得他善良,才会将血书托付给他。小姑娘,你年纪还小,识人不明。”
小满憋了半天:“……你放屁!”
说话间,陈迹心念电转:此时当务之急是洗脱自身罪名,可自己该如何辩驳呢?
自己能将此事和盘托出吗?不能,一旦和盘托出,他密谍身份也遮掩不住,陈家也待不下去。白龙之所以看重自己,看重的便是陈家身份,若自己没了用处,恐怕白鲤也就难救了。
那么,自己能将污水重新泼回王将军身上吗?也不能。
若自己说,那封血书是由王将军交给密谍司的,旁人也会问自己一个小小学徒,如何得知此事。
而且王将军是历来忠于靖王的千岁军将军,自己不过是个医馆的小小学徒,大家会相信谁的话?
再者说,对方有备而来,保不齐在此事上已有准备,自己从此处反击,恐怕会落入对方圈套。
只能另辟蹊径,找王将军无法反驳之事。
陈迹在人声鼎沸中思忖许久,最终开口说道:“王将军是从何处得知血书一事的?”
王将军双臂环于胸前:“你莫管我如何得知的,且先说有没有此事?”
陈迹说道:“确有王爷血书一封。”
王将军舒了口气。
正堂内的陈礼钦踱来踱去,思索着该如何让陈府避免卷入此事。
正堂外的官贵们嘈杂起来:“血书上写的什么?”
“竖子怎可出卖靖王,投向阉党?”
陈迹缓缓开口道:“血书确有其事,可事情与王将军说的不同。”
王将军挑挑眉毛:“血书从何而来?”
陈迹仔细思索自己言辞是否有纰漏,而后慢慢开口道:“当日我与我师父、靖王、世子、郡主一起被阉党软禁在刘家大宅之中,后来因我师父曾为内相治过腿疾,所以阉党将我二人放了出来。临走前,王爷塞了一封血书给我,让我送去京城给陛下。”
王将军有些意外,他原本等着陈迹将事情和盘托出,自己再加以反驳,佐以人证。却没想到陈迹没有反击他,而是编了一个新的故事。
而陈迹言语中提及之人,皆无从佐证。
他皱眉问道:“那这血书为何到了阉党手中?”
陈迹解释道:“自是我与师父出门时,被阉党搜走了。”
王将军冷笑:“我怎知你不是为了求一场荣华富贵,主动将血书交出去的?”
陈迹平静说道:“因为那血书,本就没法成为靖王谋逆的罪证,交了也换不来荣华富贵。”
张拙回过神来:“血书里到底写了什么?”
陈迹刚要开口,却听王将军打断道:“且慢,难不成他说什么,我们便要信什么?如今咱们谁也不知血书内容,还不是凭他空口一张随意编造?”
陈迹想了想说道:“王爷写的是一首诗词,我已记下大半诗词内容,至于是不是编造、能不能构成王爷罪名,由各位评判。”
张拙挥挥手:“取笔墨来!”
张铮手忙脚乱的往屋里跑去,与张夏端着一张书房桌案跑回来。
张拙指着桌上的宣纸:“写下来。”
陈迹提起毛笔,在宣纸上写道: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”
短短三十一字,将一位沙场将军的醉酒豪情写得栩栩如生。
一位文人惊疑不定道:“这是首破阵子?倒是符合王爷当年领兵心境,寻常少年郎只怕是写不出来。”
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……好一个醉里挑灯看剑,好一个梦回吹角连营!”
“这少年郎字极丑,无格无章法,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写诗词的样子。”
陈迹不动声色,没有回应。
下一刻,又有人在宾客之中催促道:“快,这破阵子后面一联是什么内容?”
陈迹继续提笔写道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。”
张拙唏嘘:“好一个‘可怜白发生’。此诗词,初看是领兵的豪情壮志,再看已是梦醒的痛楚与遗憾,这是王爷写给陛下表明心迹之诗词啊,怕是想要诉说当年领兵平乱之辛苦,希望勾起陛下的垂怜之心。”
王将军在一旁沉声道:“你怎知这不是陈迹自己所写?”
张拙嗤笑一声:“王将军是个武人,怕是不知道这首诗词的境界有多高,也品不出这诗词里的沧桑,它根本不可能出自少年之手。”
一旁也有文人附和道:“此诗词之文采,我等望尘莫及,王将军莫再多疑了,定是王爷心有所感方能写下。”
“此诗词之格局与胸襟,定是王爷写的没错了。”
王将军糊涂了。
他看看诗词再看看陈迹,却只能隐忍不发。
他若是说“不对,血书内容分明是要千岁军劫狱”,陈迹要问他如何得知,他同样解释不清楚,因为他说过,他没见过血书。
如今这血书的内容,王将军只能认下!
“不对不对,”王将军怒声道,他看向陈迹:“你可写过诗词?万一他诗词造诣极高,偏偏能写出这等诗词呢?”
陈迹低垂着眼帘:“回禀王将军在下从未写过诗词,对诗词一窍不通。”
诸多文人也面面相觑:“这位叫做陈迹的医馆学徒,若是有这首破阵子的文采,早该名满诗坛才对,但我等确实没听说过他。”
张拙乐呵呵笑道:“这陈迹啊我知道,陈府三公子,早些年听说是因滥赌成性、不喜读书才被陈大人送去了太平医馆,各位恐怕都听说过他的名声。他若有此文采,陈大人还能把他藏着掖着?早送出来参加科举了,起码也是个廪生嘛。”
有人眼睛一亮:“此事还真听说过。这么说来,破阵子就肯定不会是他写的了。”
陈问宗向前一步,拱手道:“还望王将军莫要再诬陷舍弟了。”
“等等,”有人高声道。
陈迹皱眉望去:“怎么了?”
那人却问道:“这首破阵子怎么少了一阙?”
陈迹轻声道:“忘了。”
那文人急了:“如此重要的诗词,怎么能忘?”
陈迹解释道:“事发仓促,能记下大半已是侥幸。缺的那一阙,确实记不得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