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的了。
&nb这和他领兵征战其实是一个道理,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方向。
&nb作为并代两州主人的他如果思路清晰的话,那么聚在他身边的人,也就绝对不会迷失方向。
&nb像陈孝意和温彦博几次跟李破商谈,就渐渐把握住了脉络。
&nb他们也都颇多欣慰,总管是想要一个稳固的属地,而非是要穷兵黩武,这和他们所思所想,不谋而合。
&nb他们最怕的其实就是,李破军旅出身,一旦握有大权,就没日没夜的扩军备战,遇到什么事,也先那刀来说话。
&nb那样的话,恐怕他们这些良禽恐怕就要另栖他枝儿了。
&nb而从代州到晋阳,一路走来,在他们看来,李破的表现足以用惊艳来形容。
&nb领兵之才自不必提,他在治政上,也是不温不火,有着大家的风范和气度。
&nb不遗余力的安置幽州移民,到了晋阳,也没大开杀戒,而是选择先安抚晋阳王氏,这位总是在想方设法的让治下百姓先吃饱肚子,再言其他。
&nb什么是章法?这就是章法。
&nb此乃雄主气象,这个时候,两个人在心里都隐隐约约有了这样的想法。
&nb由此可见,军事上的胜利,让他们很是振奋不假,可他们看重之处,和那些军中将领们,又有许多的不同。
&nb几个人这一谈,就谈到了很晚。
&nb李破一直耐心的和他们说着话,他自己的真知灼见没多少,可他也没同意温彦博提出的,恢复科举之制,在并代两州选官的提议。
&nb在他看来,这事儿为时尚早,地盘不够大,人才也不够多,与其不伦不类的选官,不如沿用举荐之制,名义上也省事儿一些。
&nb这个上面他得到了陈孝意的赞同,陈孝意也认为,时机未到。
&nb实际上,他们几个人都明白,科举之制创立以来,很明显是冲着取代九中正制来的,最终的目的,就是为了消减门阀世族的权势。
&nb从这一点上可以看的出来,温彦博能提出此议,绝对是一片公心。
&nb可从现下看来,别说李破,就算是天下各个反王们,也无力改变一个事实,得门阀者得天下。
&nb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都在淘汰之列。
&nb隋帝杨广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以皇帝之尊,最终落得个横死江都的下场,遑论是旁人了。
&nb温彦博提议被李破直接否了,他也只是辩驳了两句,便偃旗息鼓了下来。
&nb陈孝意看看温彦博,嘴角露出些笑意。
&nb都是明白人,他知道,温大临恐怕是另有深意才对,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嘛。
&nb温彦博瞥了陈孝意一眼,接着拱手之余,尴尬的笑了笑。
&nb耿直的人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小算盘的。
&nb在温彦博看来,别看如今谁也不提什么科举了,科举之制俨然已处于废弃当中,可将来,定会大行于天下……
&nb在这一点上,温彦博深信不疑。
&nb他的提议,实际上只是在为将来铺路,这其实就是有着私心藏在里面的公义。
&nb他想的是,将来若真有那么一天,眼前这位能……那他温彦博便能争一争选材于天下的那个位置了呢。
&nb(月票月票,阿草出差归来,没多有少第二更,让阿草先喘口气儿,之后就能恢复日常更新了,七月初,大封推,阿草欢喜无限,哈哈。)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