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十五章 又一次不告而别3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“菩萨,”他虔诚礼拜,伤感地说道,“弟子自幼亲历战乱,眼见民不聊生。如今战火止歇而天灾又至。弟子不明白,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如此多的苦难?弟子又能为那些身处苦难的众生做些什么?”

    “玄奘,你自幼舍俗出家,当深信因果。还记得在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,佛陀是如何开示舍利弗的吗?心净则佛土净。”

    《维摩诘所说经》是玄奘刚到净土寺做童行时学的第一部经,他当然记得——

    有一天,宝积菩萨向佛陀请教成就无上菩提的心法,当佛陀讲到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”的时候,舍利弗心中兴起这样的疑问:

    “如果菩萨心清净,看世界就清净。那么佛陀当年做菩萨的时候,难道他的心不清净吗?我想,不是菩萨心不清净,而是这个娑婆世界不够清净吧?”

    佛陀知道他内心的想法,就问舍利弗:“是日月不明亮呢,还是盲人看不见呢?”

    舍利弗回答道:“当然是盲人看不见。”

    佛陀说道:“众生烦恼根深蒂固,所以看世界总不觉得它是清净庄严的,其实世界本清净,只是你看不见罢了。”

    此时,螺髻梵王也对舍利弗说:“你说这个娑婆世界不清净,实在是大错特错。在我眼中的这片世界,就像自在天宫一样庄严美好。”

    然而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仍不能解,他说:“我看这世界,有高原,有山谷,有荆棘,有沙砾,土石山丘,到处充满了污秽,难道是我的眼睛看错了吗?”

    螺髻梵王答道:“众生修为不同,看世界才会有差别相。舍利弗,如果菩萨能以平等性智观一切众生,则必能见到娑婆世界也是美好的。”

    为了印证这一事实,佛陀便以足趾按地——刹那之间,三千大千世界化为极乐国土,天雨曼陀罗花,七宝池中莲花微妙香洁,微风吹动树林发出美妙的声音,有如百千种音乐同时俱作。在场的每一位菩萨,都发现自己坐在莲花座上。

    佛陀对舍利弗道:“你看,我们的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么美好,可是众生却感觉不到。就好比在天上,大家同一食具吃饭,随每人自身福德不同,饭色就有所不同。如果人心清净,就可以见到这个世界美妙庄严的一面了。”

    佛陀说完话后,把足趾收回,娑婆世界又回复了本来面目。

    还记得第一次在经中读到这个故事时,年幼的玄奘呆了很久,心想:照这么说,天堂和地狱都在一处也没错。同样的世界,随每人自身福德不同,感受到的外相也不同。心灵圣洁的人感受到了天堂,心灵污浊的人感受到了地狱。

    第二天,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景法师,法师连连夸他有慧根,并告诉他:“如果我们眼中见到的世界不够美好,先不要埋怨这个世界,而应先观照一下自己,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。”

    可是现在,经中的开示并未让他的心平复下来。

    “弟子知道,世间的一切表相皆出自众生的共业。可是,生死海中,众生是如此的弱小,又有什么能力逃脱?佛菩萨具足智慧,可以看到众生在业网中挣扎,循环往复,无有止境。那么,能否解开这张业网,让一切众生都不再为其所缚?”

    菩萨轻轻叹了口气:“这世间的众生彼此间虽然纠缠不清,归根到底都是独立存在的。修行人能使自己归于清净已属难得,又有什么能力去解脱别人呢?”

    “可是,菩萨不是普渡众生的吗?难道也无法解开这张业网?”

    “菩萨普渡众生,也只是告诉众生该如何去做,方可逃脱业网。至于解开……”

    菩萨轻轻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玄奘心中一恸,不禁流下了眼泪。

    “不必难过,”菩萨悲悯地看着他道,“世间苦乐相随,有大痛苦的人,才能够得到大智慧,大解脱。”

    “弟子不明白,请菩萨为弟子释疑。”

    “汝心中还有所疑?”

    “弟子心中有万千疑问,难以开释。”

    菩萨轻叹一声,温软柔和的声音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无色无味春药    同城交友约炮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