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6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说到这里,他做了个手势,示意陈祎接着往下读,自己则闭上眼睛,略带几分享受地听着这孩子用清软柔嫩的童音诵出如此殊胜的经典——

    “如是我闻。一时,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,世尊,食时,着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,饭食吃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时长老须菩提,在大众中,即从座起,偏袒肿肩,右膝着地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希有!世尊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,善付嘱诸菩萨!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,应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心?”

    寂空长老轻轻摆了摆手,示意他停下,缓缓说道:“陈祎你看,佛经里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先说时、地、人、事,然后才开始记载经典。这便是‘序分’,也是为了说明经典所说的是确有其事、真实不虚的,其情其景,历历在目。由这段开头,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经典的记述是如何的慎重其事——阿难说,此经是我亲闻佛说者,接着点出了佛说法的地点,听法的人数,佛与弟子们如何到城中托钵,用过斋后是如何坐着,须菩提又是如何站起来,向佛陀行了个什么礼节,又向佛陀提出了什么问题。你看,是不是这样?”

    陈祎想了想,果然如此,便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“佛家所有的经典皆是如此吗?”他问。

    “正是,”长老说道,“这样对人、事、时、地都有着清清楚楚的描述,便为我们真实记录了一部经典的诞生。在这样的描述中,我们可以知晓,佛并不轻易说法,而是因时、因人、因地而说。因时是要机缘成熟,因人是要智慧根器,因地是要道场庄严。只有这三个因缘都和合,佛陀才开演说法。

    “只要我们深入经藏,就必然知道,佛陀从不在不当的时机不当的地点对不当的人说法,因为佛陀智慧深广,他懂得有些时候须以身教,以意授。”

    看到陈祎还是不太明白的样子,长老笑了笑,接着说道:“比如此经开头,佛在动作上、态度上,实为表‘六波罗蜜’的行相。如乞食,是表布施波罗蜜;于食时,著衣持钵,躬行走乞,是表持戒波罗蜜;次第乞已,不择贵贱精粗,是表忍辱波罗蜜;收衣钵,洗足,经常如是,是表精进波罗蜜;敷座而坐,是表禅定波罗蜜。五处全是般若行,正是表明般若波罗蜜,于行住坐卧之中,处处可见,如是而已。可知般若功行,全由心内发出。所谓蕴于中,形于外,神露于不知不觉间。此等般若妙用,正是佛不开口的说法境界啊。”

    祎儿静静地听着,似懂非懂……

    当陈祎沉浸在佛法的博大精深中时,父亲陈慧却病了,原本健壮的身体眼看着一天天瘦弱憔悴下来。

    哥哥姐姐想尽了办法,可是这附近城镇竟连一个大夫都找不到。

    本来,颖川城内有一个姓王的大夫,在城中开了一家医馆,听说医术还颇为高明,然而当大哥匆匆赶到时,才知王大夫一家已经搬走一年多了,医馆也早已关了门。

    邻居们叹息着说,这位大夫不知怎么冲撞了官兵,差点把老命给搭上,没法子,只好带上老婆孩子回原藉了。

    兄弟姊妹四人围坐在重病的父亲身边,束手无策,愁眉不展。

    陈祎突然想起家中的藏书里有些医书,里面有不少经验方,便将其翻了出来,照方开药。

    时令正值深秋,屋外,落叶凋零,寒霜铺地;屋内,一只小小的火盆闪动着温暖的红光。

    孩子们守着病重的父亲,也是为了维系住这点亲情的温暖啊!

    野外,秋风瑟瑟,蓑草枯黄,树枝也都变得光秃秃的,大地一派萧条景致。

    陈祎身着素服,手提竹篮,来到墓地。

    在母亲的墓碑前放下几碟素菜,又点上一柱香,跪下磕了三个头之后,陈祎便默默地盘坐下来。

    母亲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无色无味春药    同城交友约炮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