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17章:自治与合作的试探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
的推进让百越人与汉人的关系逐渐缓和,但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。一些部落首领认为,这种融合的背后是汉文化对百越传统的侵蚀,而一些汉人贵族则对百越首领的崛起心存警惕。项龙在其中扮演着调和者的角色,试图找到平衡点。

    “他们口口声声说是融合,但实际上是让我们放弃一切。”一名百越部落首领在议会上大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议会中大部分决策依然是由汉人决定的。我们不过是摆设。”另一位首领附和。

    这样的声音并非个例。许多百越人开始质疑项龙的改革是否真的对百越有利。他们认为,虽然议会给予了发声的权力,但在核心利益上,百越部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。

    项龙对此并不意外。他深知,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他邀请这些不满的首领进行单独会谈,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担忧并非无理取闹。”一名首领坦言,“我们担心的是百越的文化会被汉化,孩子们学汉字,却不再愿意唱我们的歌。”

    项龙点点头:“我明白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。如果我们想要让百越和汉人真正融合,就必须让两种文化并存,而不是让一种消失。”

    在了解了百越人的担忧后,项龙向赵佗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:设立“文化特区”。

    “这些特区将允许百越部落在法律框架内保留自己的风俗和传统,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官方支持,帮助他们传承文化。”项龙解释道。

    赵佗虽然对这个提议抱有疑虑,但最终还是选择信任项龙的判断。

    于是,岭南多个地区开始设立文化特区。特区内,百越的传统祭祀、歌舞和手工艺得到保护,而汉人则被鼓励参与百越的节庆活动。

    一时间,岭南出现了许多新的融合景象:汉人开始学习百越的乐器,百越的年轻人用汉字书写自己的传说故事。

    然而,这一系列措施也引起了汉人贵族的不满。

    “我们辛辛苦苦开疆拓土,结果却要迎合这些蛮人?”一名郡守在朝堂上质问赵佗,“这不是削弱了我们的地位吗?”

    “岭南的稳定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”赵佗冷冷回应,“你们以为让百越人反叛对我们有好处?”

    虽然赵佗力挺项龙的改革,但部分贵族依然对项龙心生不满,甚至在暗中联合,试图限制他的权力。

    “赵佗看重你,但并非所有人都信任你。”赵光在一次私下会谈中对项龙提醒道,“有些人认为你给了百越人太多的自由。”

    项龙对此早有准备。他从来没有低估过岭南政局的复杂性。

    “他们的反感是正常的,”项龙淡然道,“但我们需要做的,是让他们明白,这些自由换来的,是岭南的稳定和繁荣。”

    赵光点点头:“我会帮你盯着这些人,但你也要小心行事。”

    项龙微微一笑:“放心,我早已习惯在夹缝中求生存。”

    为了进一步化解矛盾,项龙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计划:通过贸易连接百越与汉人。

    “文化的融合需要时间,但经济的融合可以更快实现。”项龙在议会上说道,“如果我们能让百越部落和汉人共同获利,他们的对立就会逐渐减少。”

    在项龙的推动下,岭南各地开始修建新的商路,连接汉人的城镇与百越的部落。

    很快,岭南的贸易活跃了起来。百越的香料、药材和手工艺品通过商路运往中原,而汉人的铁器和丝绸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百越部落。

    经济的繁荣不仅带来了财富,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价值。

    然而,正当岭南的局势逐渐稳定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平静。

    瘟疫最初出现在百越的一处部落,很快蔓延到了附近的城镇。百姓对瘟疫的恐惧迅速升级,一些汉人开始将责任归咎于百越人,称他们的祭祀活动“不洁”,是瘟疫的源头。

    项龙对此高度警惕。他立刻组织医者前往疫区,并命人调查瘟疫的真正原因。同时,他还亲自前往百越部落,与首领们协商如何共同应对这场危机。

    “这是天灾,而非人祸。”项龙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,“只有团结,我们才能战胜瘟疫。”

    在他的号召下,汉人和百越人开始联手抗疫。百越的药草疗法与汉人的医疗技术相结合,最终成功控制了瘟疫的蔓延。

    瘟疫的危机虽然带来了恐慌,但也让人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“没有百越人的药草,我们无法这么快控制瘟疫。”一名汉人医者说道。

    “汉人的医术也帮了大忙。”一名百越首领回应。

    这场共同的抗疫行动,让两族之间的隔阂再次减少了一些。

    “改革从来不是为了某一方,而是为了所有人。”项龙在一封信中写道,“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尊重和利益,岭南才能真正稳定。”

    他的这封信最终被赵佗采纳,并成为岭南政权未来几十年的指导方针。

    通过文化特区、经济合作和共同抗疫,项龙不仅化解了百越与汉人之间的矛盾,还为岭南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但他也深知,这条道路依然漫长,未来的挑战可能更加复杂。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