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力,也不好调动,汉中之兵为我蜀中门户,若调动太多,曹操闻讯必然攻之。”
“若自蜀中发兵,此去上庸一千四百余地里,抵达之时,已是深冬,士兵苦寒不说,也无战力可言。”
法正之所以要出言护孟达,是因为孟达是东洲派的人,诸葛亮在这个时候说孟达有投敌的可能,让法正心头很是不爽。
而且就法正看来,这个时候去支援上庸,是很难的事情。
因为天气的影响很大,冬季严寒,士兵长途奔波会造成巨大损失。
即便是上庸真的发生变故,这些士兵赶过去也来不及了,反而会更加损兵折将。
诸葛亮闻言,却没有再度开口。
因为他知道法正说的很有道理,上庸对于蜀中来说,在地理位置上其实并不是很重要。
先前占据上庸最大的意义在于支援关羽,如果在关羽北伐襄樊之际,刘封孟达能够出兵增援,那么就有很大可能保住荆州三郡。
从上庸可以乘船顺汉水东下,只需要几天的时间,就能抵达前线。
哪怕是关羽大意兵败,也不至于丢了性命,南郡在看到有生力军的情况下,也不一定会投降。
最主要的是,关羽出发的时候,是假节钺。
所谓假节钺,就跟后世王朝的尚方宝剑一般,可先斩后奏。
而在关羽向刘封孟达连发数道消息,令其出兵的时候,这就等于是代替了刘备的命令。
但刘封跟孟达抗命了,这就是他们的大罪,严格来说,可以问斩。
刘备这边,听到法正的话,在看了一眼诸葛亮后,也陷入深思。
出兵上庸,到底值不值得。
上庸的地理特点是,四面群山环抱,与四周的陆上交通十分困难。而在上庸的境内,有一条汉水横贯其中,水路交通十分便利。
这种地理特征,就造成了蜀汉从汉中出发,顺汉水进攻上庸容易。
而曹魏从上庸出发,逆汉水进攻汉中困难。
当初刘封顺流而下,轻易地就夺取了上庸,这个地方对汉中也构不成危险。
现在若是发兵前往上庸,倘若上庸已经丢失,那么这些兵力过于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曹兵。
目前刘封跟孟达在上庸的兵力,也就在一万左右,如果曹兵来攻,两人放弃上庸,也可从水路逃走,不会有太大的损失。
但如果是孟达变节的话,那么就算派去兵力支援,其实也没有了太大意义。
现在是冬季了,冬季动兵是大忌,尤其是攻城战,更难以维持。
所以最好的办法,就是不去管上庸。
刘禅并不是很熟悉上庸的地理特点,不过他看到法正说完后,诸葛亮没吭声,刘备也不作声,大概就明白了一些。
因为诸葛亮已经点出了上庸的变故,这说明刘备肯定是能想到上庸可能发生的情况,但在法正开口后,刘备选择沉默。
所以诸葛亮先前开口出兵,大致是个幌子,或许是针对孟达,或许是从政治层面上打击东洲派,却不是真的想发兵上庸。
也许诸葛亮已经猜到,他的这个提议,在加上孟达之后,肯定会遭到法正的拒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