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四六二章 天工七十二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    朱简烜给朱靖圭安排好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。

    在正式的皇太子册封典礼之前,朱靖圭就已经开始按照朱简烜的安排干活了。

    册封典礼需要的东西,在去年就已经准备好了。

    现在朱靖圭在熟悉整个典礼的流程之余,已经可以了解内阁和尚书台的其他常规事务了。

    时间很快就到了到了二月一日,正式的皇太子册封大典顺利完成。

    在大明主要宗室、皇子、勋贵、藩君、朝臣的见证下,朱简烜让皇长子朱靖坤站出来宣读圣旨。

    正式册封朱靖圭为大明的皇太子,成为大明皇室未来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朱靖圭先拜朱简烜,然后反过来站在朱简烜的御座下方,接受所有臣子的朝拜。

    册封大典结束之后,大明今年的大朝觐也终于结束了。

    海外的藩国君主们开始准备返航,大明朝廷上下即将恢复平时的状态。

    紧张了大半年的衙门和公司,现在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精神了。

    朱简烜就这样选定了一个毫不起眼的皇子当太子。

    其他落选的皇子里面,显然有很多人是不甘心的,但都不敢有什么额外的动作,也都没有条件做什么额外的动作。

    按照朱简烜的安排,皇子们实习完成之后,都去经营各种产业了,都没有直接进入中央朝廷做事。

    组织各种产业投资的皇子们,与中央朝廷和地方的某些官僚当然会有“合作”。

    但是在朱简烜这个大帝的威压下,这种合作基本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,难以形成荣辱与共的党羽。

    中央朝廷的局势,仍然是皇帝完全主导的,没有人敢挑战皇帝的权威。

    绝大部分中央朝廷的官员,对于某个优秀的还想要跟自己合作的皇子,通常都是不得罪也不过于接近的姿态。

    他们很多人考虑过下注,但却几乎没有人考虑下重注。

    绝大部分官僚都在等着皇帝选定太子,然后好转向去追随太子,这是最安全的选择。

    普通皇子们在朝廷和地方上,当然也有一些可靠程度不同的亲信,但都不足以协助他们干成比较大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们在太子的竞争上落选了,这些官员大多也都是劝说对应的皇子,事已至此也不要多想了。

    所以朱简烜这次立太子之后,虽然大量的皇子、宗室、勋贵、官僚们心中惊愕,但是朝廷上的各种事务却异常平稳。

    朱靖圭成为太子之后,就开始每日在内阁、尚书台来回跑,同时还要去皇家产业集团开会。

    然后在每天傍晚进宫,去陪朱简烜吃饭聊天,讨论白天的事情。

    朱靖圭在这个过程中,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,这个世界上仅次于大明皇帝的权力。

    因为他可以同时参与内阁建议,还能直接与皇帝讨论决策方法。

    如果是普通皇子,这样的安排当然特殊,但朱靖圭当了太子的话,这种安排就完全合情合理了。

    在朱靖圭基本适应了这种生活之后,朱简烜就继续给他“加担子”。

    也就是直接授予他更多的重要权力。

    朱简烜很快就决定,在皇家产业公司设立一个总裁职务,由皇太子朱靖圭担任。

    总裁目前的权力,就是皇家产业集团事务上的一票否决权。

    暂时不让朱靖圭直接决定皇家产业集团的所有事情,但让他通过否决权来控制所有不符合朱靖圭设想的计划。

    接下来几年,朱简烜开始一边引导皇太子做事,一边按部就班的给他放权。

    首先将内阁的常规政务批复权给朱靖圭,不过朱靖圭批示之后,仍然要拿给朱简烜看。

    朱简烜挑比较重要的事情,或者说自认为需要专门叮嘱的事情,专门拿出来跟朱靖圭现场讨论和教导。

    普通事务,或者朱简烜觉得没必要说什么的,就直接让通政司下发执行了。

    朱靖圭批的越来越多,朱简烜的提醒越来越少。

    到了天工六十二年,朱简烜八十五岁生日的时候,大部分常规政务都是朱靖圭在处理了。

    只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类型,仍然是朱简烜和相应机构人员直接处理。

    首先是财政预算和决算,早就被朱简烜授权给了议政院去审议,审议之后报朱简烜批后执行。

    然后是律法修订,由刑部负责编撰,由议政院审议修订,经朱简烜审批后执行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都察院和御史台以及所有监督审查事务,对应部门拟定方案,由朱简烜批准后执行。

    最后是常规都督府和禁军都督府的事务,仍然由枢密院和禁军参谋部审议规划,递交皇帝朱批后执行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的常规政务中,还有从三品及以上的公职的任免,仍然需要由朱简烜亲自审阅批准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朱简烜将国家的常规行政权力,基本都交给了皇太子朱靖圭去行使。

    朱简烜作为皇帝继续掌握财政、立法、司法、监督、军务权力,以及最上层的人事权。

    朱靖圭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近似于丞相的权力。

    因为朱简烜真的老了,八十岁之后当个顾问还行,直接亲自处理常规政务,精神上根本跟不上了。

    只能做一些关键决策了。

    大部分常规事务,都直接放给儿子去决定,让儿子逐步得到行政权力,也能逐步分担自己的压力。

    朱简烜八十五岁生日的大朝觐之后,朱简烜让朱靖圭陪着自己回后宫休息。

    朱简烜坐在自己的躺椅上,让朱靖圭坐在自己身边,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天:

    “太子,你觉得,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”

    朱靖圭日常就考虑过这样的问题,但是看了看周围之后才开始说话:

    “儿臣觉得,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区域差异。

    “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百姓,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差异,关键是百姓拥有的和能够获得的收入和资产有巨大的差异。

    “这应该是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问题,也是大明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但是因为大明现在真正的统一了全世界,直接和间接掌控的区域前所未有的巨大,这些问题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了。

    “且不说白夷生活的欧洲与大明的差异,就算是不同区域的大明省份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大了。”

    朱简烜听罢沉默了几秒钟,然后尝试给他一个建议:

    “这些确实都是个问题,但是你反过来看的话,这些问题也都是潜在的功绩。

    “你觉得最大的问题,是不同地区的差异,我觉得这种差异的原因,还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。

    “不要说那些最先进的各种技术和设备,现在其实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和很少的机构中运用。

    “就算是最为基础性的各种基础设施,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。

    “顺天府的百姓大多都用上智能手机随时看影视剧了,而非洲内陆的百姓可能还在天天跟泥土打交道。

    “大明本土的主要府城基本都有铁路和公路了,所有县城都普及柏油路了,电力、网络、自来水也都在迅速普及。

    “而非洲内陆的很多居民点,除了有一些基本的机械设备之外,生活方式跟一百年前可能都没有太大的差异。

    “那你有没有考虑过,让非洲内陆的移民子弟,也都能用上智能手机上网呢?

    “让让全世界的所有县城甚至村庄全都连接柏油路?

    “把现在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技术、设施、商品,都普及到全世界的话。

    “不但是一项重大的政绩,也能让大明继续繁荣几十年。”

    大明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,是朱简烜直接提升了大量的具体方向,然后利用大明朝廷的巨大能量,生拉硬拽着进行的。

    朱简烜创造的大量新产业,早期都是通过朝廷力量迅速落实,并在本地产生实际效益。

    但是并没有动用朝廷力量将他们普及到全球。

    朱简烜要集中力量,继续向上攀最关键的那些科技树,在自己生前把能搞出来的技术都搞出来。

    普及的问题可以交给自己的后代。

    现在大部分高新技术都在大明本土,甚至集中在中央朝廷机构乃至是科学院里面使用。

    澳洲还能稍微跟上本土的技术进度,其他地方都落后一大截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国产免费看片    偷拍黑料吃瓜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