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虽然会能实施下去,但是百姓却未必会真的认可,百姓不认可,所有的政令实施起来,也不会尽心尽力,更多的是不得不去做的敷衍。”
言晏也没有私藏,慢慢的给众人解释。
言家主和吴县令点头,他们都是虞山书院出来的佼佼者,不然也做不到这个位置,因此也很快就能理解言晏说的。
高高在上只会产生距离,而没有距离的打成一片,才会得到百姓真正的认可。
百姓认可他们,在政令政策实施起来,百姓也会真心实意的去配合,真心做事,什么事也都会事半功倍。
“果然,我们与帝君的差距已经无限的大了!”言家主感慨地说道。
难怪对方能成为天下万民都认可的帝君,这差距已经太大了。
言晏笑了笑,两种处事方式各有其长,并不代表温和适用于任何时候。
比如在掌军之时,就不可能一味的温和,慈不掌兵,赏罚有度。
该威严时威严,该温和时温和,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。
“陛下,可以了!”墨鸦走进了城楼,在言晏耳边低语。
言晏点头,带着少司命和言家主、吴县令等人走出了城楼,来到了城墙边上。
下方无数士子和百姓也都有序的或站、或坐的排列好。
等到言晏和少司命出现在城楼前,所有人也都齐刷刷的站了起来,目光炽热地望向了城楼之上的两道身影。
言晏温和地笑着和吴县的士子、百姓们打着招呼,然后慢慢的开始了他的演讲。
并没有什么文绉绉、沉闷的形式的教条演讲,很温和,就像是与老友面对面的交谈,让所有士子和百姓脸上都不由自主的浮起笑容。
言晏说了很多很多,下方的百姓和士子也听的很入迷,很多东西他们都记不住,但是却记住了一点,言晏很感激吴县和虞山书院的培养,很感恩这里,始终将吴县当成自己的家,自己的归宿。
这也让吴县百姓和士子们与有荣焉,凝聚力也空前的团结。
对吴县也多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荣耀感。
其他县、郡赶来的人却有些酸了,为什么帝君不是出自他们那里呢?
“以后出去,自我介绍时就说,我们是吴县同引一湖,隔湖相望的乌程!”
“我们吴县入海必经的南武城!”
“我们是吴县对面的武原!”
“玄武大帝是我们江湖郡的!”
……
蹭不到帝君光环,难道还不会硬蹭?
真蹭不到的人最悲哀!
“请帝君为吴县留下墨宝!”吴县令很懂得蹭之一道。
吴县曾经出过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闾阖,也出过伍子胥这样的大人物,但是却这些人却对吴县没有太多的归属感,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墨宝。
吴县的百姓也同样是期冀着言晏能给吴县留下墨宝,期待地望着言晏。
言晏想了想,然后提笔给吴县留下了墨宝。
“文学之乡”
言家本就是天下文学之首,那么吴县称为文学之乡自然并无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