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翼,来防止左翼有可能遭受到的强攻。
但没想到的是,仅仅是在第三天,俄国军队的右翼就遭到了猛烈强攻。
并且有两支岛国军队已经绕到了右翼后方,形成了一个包围。
这让俄国军队陷入了困境之中。虽然主战场是在奉天周围,但战线却绵延了100多公里。
想要让其他地区的军队前来支援,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。但右翼的预备部队目前仅仅剩下不到一万人,根本不可能对右翼的战争起到帮助。
为了保护好军队的左翼,左翼的两个集团军只能按兵不动。库罗帕特金元帅再次命令预备役返回右翼,来保护右翼的阵地。
但这可是绵延上百公里的阵地,预备部队如此来回奔波,士兵们早已已经疲惫不堪。
在第五天的时候,预备部队成功的返回,没有精力任何休息,就投入了战场之中。
因为人数优势的原因,岛国主力在保持对右翼猛攻的前提下,又相继发动了对于俄军左翼的进攻。
左翼的进攻显得相对势均力敌,不过,岛国人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拖住俄军的左翼。
随着岛国军队主力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,俄军右翼的伤亡越来越大,防线也一步一步的缩小。
为了挽救即将丢失的右翼阵地,库罗帕特金命令俄军左翼放弃阵地,撤退到浑河以北,以便于能够压缩战线,抽调出一部分军队来加强右翼。
但无奈岛国军队的人数优势太大,这样的抽调也不足以弥补右翼的平衡。
随着满洲军总部再次调集一支部队前往俄军左翼,左翼之前保持的平衡也被打破,俄军的左翼和右翼都陷入了劣势之中。
11月中旬,岛国军队突破了俄军第一集团军的防线,并且从左翼开始迂回奉天。
这下库罗帕特金元帅是真的坐不住了。一旦岛国军队成功迂回,那么远东的这十多万俄国军队将被岛国军队包围。
一旦损失了这十多万军队,远东地区可就像脱了衣服的小姐,任人宰割了。
慌忙之中,库罗帕特金元帅下令全军向铁岭方向紧急撤退。
因为是临时下令的原因,整个俄国军队撤退的情况也相当混乱。
骑兵因为并未参加遭遇战的原因,在撤退中也是最优先的。
但骑兵的辎重严重堵塞了撤退的道路,再加上许多士兵走乱,各个部队之间失去了指挥。
岛国军队则趁乱而入,先是对撤退的俄国军队来了一番炮火袭击,随后发起了最终的冲击。
这导致俄国军队将近四分之一陷入了岛国军队的包围圈,但主力也算成功的撤退。
岛国军队经历了连番苦战之后,也暂时没有余力追击,因此,将主要目的放在了消灭被包围的俄国军队上。
如果说旅顺沦陷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一次打击的话,那么这次大会战的惨败就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二次打击。
战败的消息传回俄国,远东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元帅立即被撤职,并且任命李聂为其为远东陆军总司令。
俄国人并不满足于战争的失利,开启了在国内的第三轮征兵,并且调集位于欧洲海域的部分军舰,组成了太平洋第二分舰队,妄图重新恢复远东地区的海上优势。
战争发展到现在,已经出乎俄国和岛国的意料。
虽然目前远东局势岛国占优,但两个国家都为这次战争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。
截至目前为止,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了百万,甚至动员的总军队已经超过了两百万。
从年初的2月开始,战争已经持续到了年底的11月。
目前,无论是俄国还是岛国,对于这场战争的花费都已经超过五千万英镑。
虽然岛国目前已经达成了战略目的,但他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。
至少有十万岛国士兵在这场战争中战死,三十万士兵受到过程度不一的轻重伤。
俄国军队的伤亡也十分惨重。虽然凭借着前期防守战的原因,伤亡并没有岛国那么大,但后期的几场遭遇战,还是让俄国军队逐渐死伤惨重。
至少有八万俄国士兵死于这场战争,轻重伤的士兵则高达二十多万。
12月中旬,伴随着太平洋第二分舰队抵达之后,俄国重新获得了海面上的优势。
源源不断的俄国士兵也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赶来,勉强维持住了陆地上的局势。
但这种均衡也是两个国家所不能接受的。目前战争每持续一天,就要各花费俄国和岛国至少十万英镑。
特别是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,那消耗甚至还要翻好几倍。
哪个国家承受得住这样的庞大消耗呢?哪怕是强盛一时的大英帝国,在两次战争中也被这样的消耗战所拖垮,更不要说是经济和工业本来就很落后的沙俄帝国和岛国了。
十二月底,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,两个国家都忍受不住这样的巨大消耗,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。
这次攻势俄国和岛国都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,积攒的武器和弹药也都足够消耗很久。
当然,为了攒够这些弹药,他们为此也消费了数百万英镑的资金和大量资源。
但战争的结果却让两国大失所望,虽然死伤都十分惨重,但局势仍然处于微妙的平衡。
俄国军队的数量虽然处于劣势,但新支援来的军队都是欧洲部分的精锐军队,战斗力并不弱于岛国军队。
再加上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,这也是能够和岛国军队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。
就这样,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后,沙俄帝国终于率先坚持不下去。
不过这个时候的岛国政府也不好说。这次战争已经让他们花费了六亿多日元的资金,并且士兵的死伤高达六十万人。
如果不是沙俄帝国率先放弃的话,恐怕岛国也坚持不了多久。
随着沙俄帝国的放弃,原本在幕后的各大列强也都站到了台前,开始尝试着调停这场战争。
不过,各大列强也都基本保持着之前的态度,英国和美国支持岛国,德国和法国支持沙俄帝国。
虽然奥匈帝国和德国是盟友关系,但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拥有着领土纷争和仇恨,因此,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。
和历史上的并不一样,沙俄帝国虽然目前在陆地上处于劣势,但海上却具有着优势,并且和岛国军队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。
这也导致虽然沙俄帝国接受战败,但却十分拥有底气。
只要最终和谈的结果不如沙俄帝国所意,那么继续战争也就是无可避免的。
在商谈的期间,俄国和岛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,远东的硝烟也并未停止。
也正是因为战事迟迟没有任何突破,岛国最终不得不向沙俄帝国妥协,双方签订了一份都能勉强接受的合约。
在英国,美国,德国,法国,澳大利亚的共同见证下,俄国和岛国的使臣共同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这份《朴茨茅斯和约》正式生效。
和历史上的不同,这份合约对于俄国的削弱并没有那么明显。
首先,和历史上的朴茨茅斯合约一样,沙俄帝国并不接受任何赔款。
其次,沙俄帝国不不接受将任何殖民地和土地割让给岛国,能够接受的也仅仅只是让出一部分在清国地区的利益。
岛国虽然并不满意这个结果,但英国和美国关于削弱沙俄帝国在远东力量的计划已经实现,就算岛国想要继续战争,两个国家对于岛国的支持也会降低。
更何况,沙俄帝国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。相比于动员就能获得大量兵员的陆军来说,海军这种短时间内增长不起来的军种才是决定远东优势的重要因素。
可惜的是,随着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远东之后,岛国已经没有在海军方面超越俄国远东舰队的可能。
再加上俄国军队对于阵地严防死守,战争继续进行也只是增加对于岛国的消耗。
无论是庞大的资金消耗,还是更多的军队伤亡,对于目前的岛国政府来说,都是不可承受的。
因此,获得一部分在远东地区的利益,也算是岛国政府能够勉强接受的结果。
毕竟岛国也清楚,继续消耗下去的话,难免会惹得沙俄帝国更大的愤怒。
万一俄国冒着得罪盟友的风险,将欧洲地区大部分兵力调来远东,到时候战争的天平可就要朝着沙俄帝国方向倾斜了。
岛国虽然说是在和沙俄帝国进行战争,但他们面对的也只是沙俄帝国的一部分力量而已。
完整的沙俄帝国绝对不是岛国就能够打败的,这一点,岛国人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很清楚。
1905年四月,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岛俄战争终于结束。这场战争算是近代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,双方合计动员了超过两百万的军队,并且在这场战争中共计死亡超过三十万人,受伤四十万人以上。
岛国收获了远东地区的部分利益,并且获得了独占朝鲜的权利,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点补偿了。
至少这次战争之后,欧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岛国,将其视为强大的国家,甚至有潜力竞争末位列强。
六千两百字大章节,求支持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