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还真的是祖宗成法,大明第一个旧港宣慰使,施二姐。
第一任旧港宣慰使施进卿死后,施进卿的儿子和女儿争夺三佛齐国王之位,也就是旧港宣慰使一职位,这争来争去没个结果。
郑和到旧港了解到了详细之后,最终认定了施二姐是旧港宣慰使。
这就是永乐年间的祖宗成法,这还真不是牵强附会,在大明理解之下,宣慰使就是大明的官员。
祖宗成法是真的!
张居正由衷的说道:“孟子云:吾君不能,谓之贼。但凡是说,先王之道,非吾君所能行,那就是贼人。”
王崇古由衷的说道:“怪不得最近这帮贱儒没空攻讦臣,而是调转枪口对准了万阁老,万阁老在朝,的确是如鲠在喉啊,比臣在朝中,还要让他们难受,而且是非常难受。”
“关键是万士和把礼部的风气带歪了,沈鲤素来不畏权贵,不阿谀奉承,现在也变成了谄臣的模样。”
万士和把奸臣的火力全都吸引走了。
在吴涟成为女官这件事中,要么认定旧港宣慰司不是大明的地盘、要么认定成祖文皇帝是错的,要么就是吾君不能谓之贼。
说旧港宣慰司不是大明的地盘,这不符合当下大明复设旧港总督府的既定格局,是逆势而为,马六甲海峡就是海上的嘉峪关,这早已经是共识,哪怕是没有任何法理,抢也要抢到手,嘉峪关也不是一开始就在中原王朝的手中,也不是一直在中原王朝的手中。
饭可以乱吃,话不能乱说。
但要说成祖文皇帝是错的,那当今陛下,很有可能把这么说的贱儒,送到地下和成祖文皇帝当面辩论。
成祖文皇帝朱棣到底错了没,当面去说。
吾君不能谓之贼,是孟子说的,总不能否认孟子的话,说孟子是错的。
大明不仅有第一个女总督,还有第一个女侯爷,秦良玉就是大明的第一个女侯爷。
“其实,大明第一个女官,是绥远布政使忠顺夫人那颜出。”朱翊钧补充了一点论据,当初不反对三娘子做绥远布政使,现在反对吴涟做女医官,这是欺负吴涟手里没有骑兵?
三娘子到今天,依旧掌握着一部分的兵权,就是旧和解派部分的骑卒,大明朝廷并没有立刻解散这些骑卒,而是纳入了绥远边军的编制之中,仍归三娘子指挥,也算是表明了大明王化草原的决心。
“真要是闹起来,咱大明的文官,谁说,谁就是欺软怕硬,无骨鲠正气。”朱翊钧先给这等人打上了一个标签,那就是无骨鲠正气,这类人一律是鼠辈!
好名的儒生最害怕的就是名节有亏,当朱翊钧搬出了欺软怕硬这种大帽子扣下去,一般的儒学士根本顶不住。
三娘子有军力,兹事体大就不敢说,看到医官好欺负,就欺负医官?
扣帽子,谁不会一样,朱翊钧本身也是个读书人。
张居正和王崇古终于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,来到通和宫御书房之前,二位辅臣还是忧心忡忡,现在完全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,现在有了万士和正面应对这些贱儒,他们也能轻松一些。
“陛下,申时行在松江府推动一条鞭法并不顺利。”张居正面色凝重,他来到通和宫御书房不仅仅是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关心,保护一个医官,主要还是关于国事,也就是在松江府试行的一条鞭法。
“朝廷推行一条鞭法,因为将徭役一条编入田亩,这就导致了田赋实质上增多了。”张居正解释了下势要豪右的逻辑。
藁税、地租、乡部私求,乡部私求部分就包括了各种巧立名目的徭役,而现在朝廷承诺了把劳役编入田亩之中,那么朝廷能够保证,以后没有苛捐杂税了吗?
朝廷无法保证。
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儿,朝廷是朝廷,地方是地方,朝廷要过日子,地方也要过日子。
所以,在势要豪右们看来,一条鞭法的本质上,还是加税,因为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消灭巧立名目、苛捐杂税。
海瑞所主张的概县之田,承当概县之役,按亩征银,差役官自雇募,这里面前面收税可以实现,已经清丈、普查丁口,将人头税按照上中下贫四等分到田亩里,这个可以做到。
但是差役官自雇募,真的可以做到吗?
征伐劳役的时候,各个地方衙门不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去推脱,暂缓或者干脆赖账吗?要知道,问衙门要账极为困难,因为衙门是权力拥有者,民告官先打三十大板的当下,怎么保证地方衙门在自雇募的时候,履行自己的承诺?
到时候,所有的欠账的百姓,都到朝廷、都到皇宫里去伸冤?
势要豪右的代表,松江孙氏,孙克弘代表着是势要豪右们和松江巡抚申时行沟通之后,提出了这两个一前一后的问题。
除此之外,孙克弘在和申时行沟通的时候,发出了第三个问题,一条鞭法的货币税,所仰赖的白银,一旦停止流入,仅仅靠着卧马岗的白银,是否能够支撑起一条鞭法的白银流转。
这个问题,不是基于松江府的现状询问,松江府通衢九省,集散天下百货,大明哪里缺银子,松江府都不会缺银子,这也是松江府率先从小农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的原因。
孙克弘是站在大明势要豪右的立场上,询问在天下广泛实行的时候,白银流入就必须保障,大明必须有足够充足的货币,一年连一千万银币都轧印不了的朝廷,还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五省推行一条鞭法,现实条件似乎并不允许。
“孙克弘提出的这三个问题,是朝廷推行一条鞭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朕、辅臣、廷臣们思考问题还是欠缺了一些,即便是基于矛盾说,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一条鞭法的种种问题,但依旧需要广泛征集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,才能在政令之初,就做出布置,不至于出现问题的时候,手足无措,闭眼装死。”朱翊钧吐了口浊气,郑重其事的说道。
一条鞭法还没开始呢,大明朝廷,就被问住了。
现在的大明,决策的时候,已经尽量去自下而上的考虑,但一条鞭法的试行,似乎仍然有些想当然。
白银流入仰赖海外,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,可以暂且不提,也是日后一条鞭法推向全国的时候,才需要面临的迫切问题,而剩下两个问题,就成了拦路虎,绊脚石。
“前两个问题,一个是吏治,一个是下情上达,这两个问题,如果不解决,一定会变成苛政猛于虎。”朱翊钧的手指敲着桌子,思考着其中的解决之道。
“陛下,其实有个办法可以解决。”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:“对田赋进行加税,一条鞭法之下,从三十税一,到十税五,这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。”
张居正拿出了老办法来,加税。
这次不是威胁势要豪右,而是面奏皇帝,是真的有这个打算要推行。
十税五,50%的逆天税赋,地方衙门、势要豪右想搞巧立名目、想搞乡部私求,都是难如登天,毕竟大明的百姓并不温顺,真的让他们活不下去,操戈索契之事,就会再次发生。
逻辑就是加税抑兼并。
“陛下,臣的办法是减税,大明商税的比例累年提高,完全没必要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打主意,臣以为完成了小农经济蜕变的松江府,可以大胆一些,直接取消田赋,反正也没多少了。”王崇古简单的说明了自己的办法。
减税,通过设立官厂,利用官厂利益上交来弥补这个亏空。
减税的确会加剧兼并,但当下大明已经是兼无可兼,并无可并,索性直接不要田赋,站起来,把油门踩进油箱里,直接完成所有的兼并,让百姓进入官厂之中。
这也是一种办法。
“你这不是胡闹吗?英格兰那个圈地运动,搞得都城遍地乞儿,大明京堂两百万人,遍地乞儿,得乱到什么地步?你是刑部尚书,你能不知道?松江府也不遑多让,240万余丁口,突然多几十万的乞儿,这松江府岂不是成了群魔乱舞之地?”张居正立刻反对。
“英格兰弹丸之国,有多少百姓?大明有多少百姓?你这减税政令一下,大明遍地流民。”
王崇古猛地站了起来说道:“你加税,难道就不是制造游民堕户了吗?朝廷加到五成税,百姓还活不活了?倭国那些完蛋玩意儿,说那些个大名是人渣,那都是抬举他们了,倭国加税比你这五成还要高!”
“元辅没有考虑过加税的恶果吗?!”
“所以才十税五啊,大明百姓又不是倭人!减税,朝廷减税,穷民苦力谁去管?羊毛出在羊身上,不从农户身上收税,地方的衙门,会管农户的死活?”张居正也站了起来,拍着桌子大声的说道。
王崇古吐了口浊气厉声说道:“所以,官厂团造是一部分,还有工兵团营,我这路数,至少还有安置之法,不怕流民遍地,伱这加税加到这个地步,是打算把走投无路的穷民苦力,面上刺字,做贼配军不成?”
“两宋那群混账读书人,才能想出这么伤天害理的馊主意来!馊味儿隔着几百年都令人作呕!”
“我主张加税,也没有说不用官厂团造,不用工兵团营,怎么不能安置了?你提出的主张,我不能用的吗?都是给大明做事,都是给陛下尽忠,你提出来的不是只属于你一个人!你要是觉得属于你一个人,你把矛盾说还我!”张居正打出了一招杀手锏。
王崇古被打的有点晕头转向,已经学到脑子里的知识、方法论,王崇古怎么还?把脑袋拧下来还给张居正吗?
朱翊钧扶额,帝国的元辅和次辅,又因为政见不同,吵起来了,吵的面红耳赤,显然是在私下里没有达成任何的一致,才吵到了皇帝面前。
而且两个人好像说的都很有道理。
“你那些个门生故吏用官厂团造,工兵团营,我让你还了吗?不要胡搅蛮缠,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条鞭法!”王崇古易怒,这会儿已经上脸了。
“好了好了!不要吵了,演够了就坐下吧。”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:“加税是不可能加税的,兼并到这种地步,绝不是加税就能抑制的;减税也是不可能减税的,三十税一,已经很低了,再减,朝廷的目光反而不会看向乡野之间。”
“既不能加税,也不能减税,还要将人头税摊到田亩之中,其实就一个办法,严刑峻法。”
“二位辅臣演够了,就坐下吧,不就是让朕严刑峻法吗?多大点事儿?”
“这个恶人,朕做了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