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二百六十一章、沙俄的太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    “东北这地方,只要有人,有足够多的人,就不可能亏本的!”

    朱道桦摇着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东北现在为什么是苦寒之地?还不是因为没人,人才是东北开发的根本,只要有了人,朝廷还用担心从东北收不到钱?你会担心在两江或者广东收不上钱吗?”

    罗芳伯楞了一下:“东北能和两江、广东比?”

    “如何不能比?这东北矿藏如此丰富,正是办工业的好地方啊!除了矿藏之外,东北的地多肥啊,都是黑黝黝黑土地,这放在全世界都是一等一的好地,东北有的是矿,有的是土地,有的是木材,但是为什么却成了苦寒之地呢?”

    “因为没有人啊!人就是市场,没有市场,没有需求,这些资源就得不到开发,可不就是天寒地冻的苦寒之地么。而要把东北开发出来,要让东北的矿,东北的土地,东北的木材变成钱,就得修铁路,就得修港口,只要铁路和港口在手里,东北开发总公司还需要惦记那三瓜两枣的地租?”

    罗芳伯闻言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确实是如此,只要控制了铁路和港口。

    就相当于控制了东北的粮食、木材、矿产外运的通道。

    而且这还是垄断的生意。

    低收高卖。

    是个人都会啊。

    东北这里面地广人稀。

    就算不算木材和各种矿藏。

    单纯是种米。

    现在在两江和广东的米价在2元一石左右,中原更贵一些。

    而东北这里人口这么少,地盘这么大,米价收购价一石都有赚。

    贩运到南方,那就是一倍毛利了。

    一百万户农户在东北种地。

    每年起码有上亿石的米。

    一百万农户自己吃最多也就两三千万石,剩下超过七千万石都得拿出来贩卖。

    七千万石,一元收购,两元售出。

    一进一出就是七千万的毛利,扣除各种成本,再打个折扣。

    一年纯利一千万是很保守的估计了。

    这还仅仅是卖米这一项。

    木材、矿石、铁路港口的收益还没计算呢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罗芳伯佩服得五体投地:“皇上一言,让臣茅塞顿开啊,这东北开发总公司果然是有赚头的,这样的话.臣倒是想要多投一点了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随后问道:“皇上,您是不是要在东北圈点土地当皇庄园啊?”

    朱道桦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这些地主老财。

    一个两个的怎么就这么看重这些种地的土地呢?

    种地能赚几个子啊。

    罗芳伯撺掇皇帝女婿去圈地,才不是担心皇帝女婿手头上的庄子太少进项少。

    而是等着皇帝女婿去东北圈地了,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才好紧跟核心一起去圈才是。

    朱道桦摇头道:“朕要那么多耕地做什么,当地主可不是朕的专长,老丈人,你要是听我的就不要去乡下买田了,趁现在广州、上海、武昌、成都、中都、北都、天津这些城市的地价低,多去买点铺子和挨着城市周边的田地,这些才是可以传家的金饭碗。尤其是上海,朕敢保证,上海的地价在十年内肯定有十倍以上的增长!”

    这些可都是大明朝的中心大城。

    未来肯定是房地产无比红火的地盘。

    房地产最重要的是什么?

    地段,地段,还是他么的地段!

    去东北的深山老林投资房地产?

    这不是有钱没地方花么。

    朱皇帝这么精明的人,怎么可能能去干这蠢事儿。

    要买。

    也要买上海的地啊。

    朱皇帝就在上海县买了不少的地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上海即将要圈起来建商市。

    和天津一起作为南北两个直辖市之一。

    在长江口的上海,未来肯定是大明第一大商业市了。

    罗芳伯闻言赶紧记了下来,跟着朱皇帝能发财,这是大明朝权贵们的共识了。

    就在两人说着的时候。

    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。

    一名锦衣卫的骑士策马而来。

    在朱道桦跟前着翻身下马抬手行了一个军礼。

    “皇上,伊尔库兹克情报,沙俄趁着夏季河流解冻的时候,向伊尔库兹克再增兵一万三千人,如今伊尔库兹克已有总兵力接近两万,其中哥萨克有八千,射击军有一万二!”

    朱道桦闻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