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开春之后,熊头村的村民就被集合起来,到河汊口工作。
村落的位置,在第聂伯河下游的东岸,一处支流边。几条小河在这里汇聚,让这条支流的水量一下膨胀起来。
这些河流,之前也都没有固定的名字,因为这里就没有常驻的居民点。河水汇聚之后,在低洼的土地上四处横流,形成了巨大的浅滩和沼泽,实际上不太适合居住,当地人也没有改造的能力,因此一直丢在那里。
在最大的这条支流,和其中一条小河汇聚的地方,有一座稍高的小山包,山包上面的土壤也很肥沃,而且干燥了很多,理论上倒是可以定居了。但这里过于荒芜,所以还是没什么人会过来。
这个地方,距离东北方向最近的镇子波尔塔瓦,也有上百公里的距离。至于周围地区,其他在历史上有点名气的城市,如今都远没有诞生——东北的哈尔科夫已经算历史悠久的重镇了,但是依然得到17世纪中后期才出现,还有二百多年呢。东南方向,顿巴斯矿区的一系列城市,干脆得到19世纪后期才成型。
如今,这片大地,就真的只是一片地广人稀的无主之地。得往北走到库尔斯克,才能找到距离最近的成建制罗斯人国家,但那边的波雅尔们,都懒得跑到这边来征粮。而自从库尔斯克公国被蒙古大军摧毁之后,这鬼地方就连名义上,都彻底没人管了。
当然,这块无主之地也不是完全空白,上面还散布着各种无主之人。
顺着村口的大河往西南方向,大半天的时间,就能进入第聂伯河。向北方上游航行三天,河西岸就是切尔卡瑟;向南方下游航行一天多,河东岸就是扎波罗热。这些地方,以往都是著名的匪窝。不管是波兰国王、立陶宛大公,还是金帐的汗王,都根本管不住这些人。
几十年前,波尔塔瓦的修道院派人来这里勘察过。一名叫尼克洛夫的修道士率领几名随从,发现了这座小山包,认为这里地方不错,就向修道院打报告,认为在下次轮耕的时候,可以派一些修道院属民过来,到这里耕作。
然而,信送走之后,他们就和修道院失去了联系。不过那个年代,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——外出开拓的工作,和冒险差不多。不少开拓者的结局,都是死亡或者失踪,所以修道院都习以为常了,也没有太放在心上。
第二年,一名和修道院关系友善的匪帮头领,在切尔卡瑟的奴隶市场发现了尼克洛夫的助手,把他赎了回来。众人才知道,他们小队遭到了匪徒的袭击,尼克洛夫本人当场殉教,几名随从都被掠走,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。全靠这个人运气好,才知道事情的真相,没有和其他众多探索队一样,连个结局都没有。
而且,这个地方,也至少有了个档案了。
罗马人来之后,修道院也被教会收编,他们的各种档案记录,让罗马官府得到了一些当地信息,包括这个故纸堆里出现过一次、看起来条件还可以的高地。
在按照记录,重新发现这里之后,官府认为,此地位置比较重要,可以作为今后进一步经营的立足点,因此,就开始在这里大张旗鼓地行动起来。
两个营帐队,二十多人的罗马士兵来到了这里。他们的十夫长杨大卫,担任这个营地的指挥职责。至于这里的村民,都是临时招募过来的。
罗斯大地的冬天很难熬,每年都有一些聚落,会在严寒、饥饿乃至野兽和匪徒袭击中消失。这些年来,罗马人沿着第聂伯河北上开垦,不断招收游民。很多日子过不下去的人,就去投奔他们。
今年,罗马还调整了政策,从南方运来大批粮食和设备,加大了招收流民的力度。很多原本可能饿死的人,因此活了过来,并在官府的统一分配下,前往各个定居地。村里大部分人,都是这么搬过来的。
不少村民都有各种各样的、性格上的毛病,比如有些人不太擅长和其他人交际,有些人则过于擅长和其他人交际,因此时不时就会发生冲突——而且,所有人都很懒惰。
但尽管如此,这些人也是对于罗马最忠诚的一批当地人,碰到事情的时候,大伙是真的上。
这次迁徙来的地方,属于这一批移民里,最偏远也最危险的地区之一了。然而,这里的地理位置,又确实重要。为此,官府甚至特意说明,是要招募人加入军团,到这里参加军事任务,而不是之前那种简单的安置定居。到这里,必须服从纪律,听从统一指挥,出现危险也不能退缩。但是,依然有众多人争相报名,最后才选出了这二百多号人。
考虑到罗斯人村庄的普遍规模,在这片大地,他们村已经可以叫镇子了。不过罗马人还是习惯他们那个划分方法,所以还是把聚落称为村。
至于熊头这个名字,则是村里人自己起的。
按照文卷的记录,这个山头应该叫尼克洛夫岗,附近地区也以此命名。但这个名字写成汉字太长了,每次写公文都很费事儿,因此罗马驻军不太喜欢这个称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