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95齐心协力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李茂和顾卿说了一些安排,顾卿一一记下,都应允了.

    李茂这两天几乎是不眠不休,担子放下来后,果然是轻松了许多.先拜别了顾卿,独自向锦绣院而去.

    他进了锦绣院的院门,发现妻子依然还和过去无数次那样,得了下人的回报就开始站在门边等他,忍不住鼻中一酸,走上前去.

    他有许多许多话要与她讲,李锐和母亲都已经放下了心结,只盼她也能早日斩断心魔,浴火重生.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李茂穿上官服,上朝去了.

    此次他离京已有月余,朝中和京内都有许多事情变化了.

    例如厩里果真有雹灾,学子们如何联合起来赈灾,甚至推动了朝廷赈灾的速度;例如晋国公府老国公张允最近病症加重,一日请了三次太医,张诺已经数日没有上朝.

    若此次张允一死,晋国公府必定要沉寂几年,就如当年的信国公府一般.

    李茂只是在大殿外等待升殿的的那段时间里,便已经入耳了许多事情.

    走到他这个位置,他不需要再去打探什么,就会有人把消息送上来,卖个好.

    此次李茂安然回京,对楚睿来说非常重要.

    而李茂所带来的推动,对楚睿来说,简直是意外惊喜.

    首先是岐阳王的余孽.

    当年岐阳王之子潜逃,用尽一切办法也没把人找出来,人是杀了一批又一批,可这些人就是都说不知.

    岐阳王是几个郡王里唯一一个不是封在苦寒之地的皇亲.概因先皇和李老国公当年被下狱,全靠岐阳王带着人劫了狱,救出两人后又散尽家财和兄弟一起揭竿反了.

    后来数十年,岐阳王跟着先皇东征西讨,功勋卓著.可因为他为人傲慢,数次顶撞先皇,最后也只封的一个郡王,甚至还在李茂与张允之下.

    大楚立国的第二年年初,他就反了.他不但反了,还拽着楚睿的一个同母兄弟一起反了.

    此事乃是楚睿心中永远的痛楚.

    当年岐阳王楚柯之子逃逸,他们搜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下落,原来是躲在了北面.

    要不是李茂曾在神机弩的弩膛之中留下痕迹,又在汾州境内抓到了那么多俘虏,真不知要查到哪一年去.

    再次,就是多出来的那些战马.大楚骑兵稀少,而一个骑兵至少要两匹马换乘方能保持机动性,这也是大楚骑兵稀少的关键原因.

    大楚并不产战马,良马难得,可以换乘的良马更是奢侈.

    此次多了这么多良马,而且都是没有骟过的,将会留下多少马种?

    再一想到通州雪灾,李茂上议以赈灾之事慢慢收归隐户,如今也得到了极好的成绩.

    根据通州所报,通州已经吸纳流民一万余户,这一户哪怕就按三人算,也是三万多的人丁.这一万户人,又能开出多少良田,缴纳多少赋税?

    他恨不得能让每个州都如法炮制才好.

    可惜,楚睿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.通州之事能成,是因为天灾.可他要强行吸纳隐户,就会酿成**了.

    无论怎么说,这李茂虽然没有他父亲智勇双全,也没有他兄长运筹帷幄,可就目前看来,真的是一颗福星.

    他不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,遇难成祥,还会带来许多惊喜.

    这世上天妒英才的事例太多,像李茂这样被老天眷顾的才能,才真是让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福气啊.

    楚睿升了朝,先是各方部落里的使者来朝见,穿着各种皮衣皮裤的胡人们跪了一地,口中呼喊着"天可汗",引得楚睿十分快慰,封赏不断.

    苏鲁克的部落作为首先对汉人伸出援手的部族,得到了大量的金银绸缎.甚至还得到了可以在汾州边境几座城池通商的权利.

    从此以后,大楚有专门的集市会被划出来,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,作为胡市,与胡人进行贸易.

    若是汾州的胡市试点成功,接下来并州,凉州几州也会渐渐开放胡市,允许胡人和汉人互市,经商,或者买卖奴隶.

    这决定是楚睿和众多大臣商议出来的结果.

    从李茂的奏疏上来看,这些胡人英勇善战,悍不惧死,若是发展起来,必成将来的大祸.

    昔年西胡入侵中原,也是因为西边有一庞大的国家往东扩进,驱赶的这些人联合起来,一起往东抢占资源和土地.

    胡人善战不善守,可是战争一起,中原大地满布疮痍,就算能夺回失地,又要休养许久.胡人生活的地方不如中原富庶,若是能破费些钱财,就能引得这些人渐渐习惯汉人的生活,进行驯化,自然是再好不过.

    而允许买卖奴隶,其实是一项阴损的政策.提出此策的官员只是鸿胪寺的一个少卿,然而他提出此策的时候,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.

    大楚如今十分缺人,各世族的庄园豢养了许多的隐户和佃户,而庄园外,大片的土地渐渐荒芜.

    草原牧民虽然不会耕种,可是却非常能吃苦,体魄也比.[,!]汉人健壮的多.他们原本就有战败后成为奴隶或者死的传统,与其杀了,不如卖给汉人为奴.

    这样一来,若今年北方的关外真的十分难熬,而汉人又要大量的人口,他们就会慢慢内耗,以和其他部落战争来产生奴隶,或卖掉部落的老弱,来换取粮食和其他需要的东西.

    这样长期征战,数百年内,北方各族的实力会越来越弱,而汉人渐渐将吸纳进来的各族同化,最终就会让他们失去自身的野性.

    而汾州,凉州的各个部族早就已经在当地生存了许久,有些已经融入了当地,甚至和当地汉人通婚,这些人可以得到汉人的其他优待,甚至可以允许入塞和经商,如此一来,为了自身的利益,他们也不会希望大楚动乱.

    这些都是长治久安的国策,治大国如烹小鲜,必须得小心试探,按照各种情况不停改进政策,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.

    楚睿不急.

    他正值壮年,可以慢慢来.

    西军已经得了军令,中军也会马上开拔,若那定北军的王泰和带着部队作乱,就地镇压.

    御使周青作为监军,将会在汾州和他们汇合,一同前往.

    原本汾州的官员被罢了一半,汾州一地多出许多的官职来,张宁这阵子家门口的门槛都要被人踩断了.

    汾州原参议刘鹏升了一级,成了汾州的布政使,而那个灵原县的县令汪志明,则接任了刘鹏的位置,官升三级,一下子熬出了头.

    灵原县县令空出,周围四县县令因为都出了人出了兵,襄助有功,也都各个有封赏.

    通州等雪灾结束以后,怕是还要掳下不少官儿来.

    这一届的众多学子都纷纷在摩拳擦掌,翰林院的院士们也都红了眼.这些人大多是寒门出身,苦读这么多年,就为了有个一官半职,能够施展才华.

    如今有这般机会,岂能不拼命一把?

    没有几天,兵部尚书的请辞也得到了批准,新尚书众望所归的由李茂接任.

    大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的一位尚书产生了.李茂今年刚刚三十出头,六部尚书没有一位年纪低于四十,先前四十有一的张宁接任吏部尚书时,人人都称他年轻有为,而李茂的蹿升速度之快,不亚于当年他的兄长李蒙.

    只不过他兄长是以翰林院翰林上位,而他从兵部次官开始做起,一点点爬上了兵部主位.

    紫衣金绶,李茂一时风头无二,就连张宁见到他,也都一改平日矜持的样子,客客气气地向他问好.

    紫宸殿书房内.

    "你是说,爱卿府上愿意接受朕的调用?"楚睿神情复杂地看向李茂,"你家人丁单薄,你夫人又……我原是已经放弃了你家,准备日后再细细挑人的."

    "在也找不到比臣府上更合适的情况了."李茂尽量让自己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的诚恳."臣虽无大才,但臣一府忠心,日月可鉴.陛下想要用臣等,是臣等的福气."

    "说实话,臣那侄儿,是臣府上最为聪颖之人,他有我父亲和兄长的才华,只是缺少磨练.此事虽然危险,但对臣的侄儿来说,也是一次机会.是以臣与两个孩子商议以后,两个孩子都愿意为国尽忠,替陛下靖平朝堂."

    "……信国公府里,难道大事还要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吗?"楚睿惊讶地问.

    他们府里到底已经缺人到了什么地步?

    一想到信国公府根基浅到如此地步,楚睿对这家人更是放心了.

    "臣的母亲凡事都和所有人一起商量,臣受臣的母亲熏陶,家中若有大事,也是尽量不瞒着家人的.臣家中人少,平日里做个什么事,连孩子也要帮忙的.不怕陛下笑话,每年忙年,两个孩子还要忙着家中琐事,每次一过完年,两个孩子都要瘦上一圈……"

    "就连今年的家祭,也是臣那侄儿李锐替臣主持的."

    李茂不停地替自己的侄子说好话,他在皇帝这里更受重视,日后对他也就更加有益.

    "这次臣能平安回返,也多亏了他千里驰援,替臣搬来了救兵.其实若不是陛下要用李锐,臣原本是准备回来就上折,请封李锐为世子的."

    "你说什么?"楚睿对李茂和方氏夫妻的做法也有耳闻,他能说出这番话来,实在是让他惊讶万方.

    莫不是做戏?

    "臣确实是这般想的.李锐有勇有谋,又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