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第十四章 进阶(二十三)
第三回进到李家村,第一回是正经八百读书,结果没有读完,就去了淞沪前线。第二次是被钟纪海竞强弄来学校向学员分享抗战经验,结果把周祖晃从桃花江边忽悠出山,如今周上将已经是十六集团军第四十六军军长,下辖辖第170师、第175师、新编第19师,扼守着广西的南大门。此次三进宫,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,希望能够百尺竿头,再进一步。
进入这次补训的仅有三十人,全部是莫敌当年那一批不能毕业的学员,从将近七百人中选出三十人,也算是精中选精。选择条件除了有个人原因和社会关系外,还有四条硬性要求,一是必须是中央军委会诠叙中校或者桂军少将以上军衔,二是必须在抗战前线获得过忠勤勋章以上各级勋章,第三担任过副团或相当副团以上军职,第四条是必须目前仍在军队效力。四条硬性规定,挡住了不少人的道路,第四条是准入条件,第三条比较容易达到,第一条虽然难一些,但是基本上无难度,通过运作,弄一个桂军少将,不难,基本上每个民团纵队长官都能拿到。但是勋章是真正的硬指标,没有军功,政治部不会平白颁发勋章,之所以把勋章的最低限定到忠勤勋章,也是为了一些后勤人员考虑。莫敌因为炮击观光轮,得过一次红色大绶的三等宝鼎勋章,此外还得过一次一等云麾勋章和一次忠勇勋章,最难完成的指标对于他来说,最容易不过。虽然勋章全部放在桐城,但是有档案可查,军校教育处也不会认为他假冒。
第六分校主任黄杰,副主任杨彬,均出身于黄埔,黄杰是黄埔一期,杨彬是黄埔二期。黄杰因在兰封会战中违令撤退,被免去第八军军长及税警总团总团长职务,1939年9月调任成都中央军校任教育处处长,呆了不到三个月,还没有学会怎么从作战向教育转型,接到通知,调任桂林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接替黄维当主任。这个调令让他十分不爽,在他看来,书呆子黄维尚能出任中央军绝对主力第五十四军军长,能征善战的他却要在桂林李家村苦熬岁月,是可忍孰不可忍。在成都求神拜佛,想尽办法也不能改变任命,磨蹭了半年之后,老老实实来到桂林上任。
从根本上而言,黄杰并不适合这个职位,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,因此在出任主任时,就把他的黄埔一期同学,湖南耒阳人梁恺请来当副主任。结果梁恺只当了一年,就被中央看中,一纸调令调回耒阳任第52军副军长兼衡耒师管区司令。副主任一职悬空,幸好1941年是军校轮空年,在校的十七期学员40年入校,要到42年才毕业,本来应该在41年招生的十八期学员也在40年招满,到42年夏天才毕业,因此,梁恺的离去,并没有给黄杰造成太大的麻烦。为了迎接42年的繁重工作任务,黄杰再三向中央军校申请,要求另外派出强有力的副主任。中央军委政治部考虑到黄杰的难处,也不能让桂林军校就此陷入糜烂,便来了浙江诸暨人杨彬。
杨彬在黄埔毕业后,先后进入德国炮兵学校、德国陆军参谋学院及德国陆军军官大学学习,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国,直接担任陆军大学上校战术教官,之后出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教育长,因为教育有方,调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少将副主任。
杨彬一来到桂林,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对第十九期学员的招生,随着第十七期772人和十八期1872人离校,在1942年六月,十九期1273位新学员又将进入到六分校。十九期共计三十个班,因为李家村有足够的校舍,没有分往平乐分校,全部放在李家术相思河边。杨彬是个很有教育头脑的军事家,他认为,这几年来,中央军校六分校的教员一直不停的在学校上课教书,他们在把知识传授给学员的同时,也需要充实自己学习进步,这才能够紧跟战争的脚步,不至于把落后的战争思维传导给学员。于是以三十个教员为单位,分批送到第五战区担任军事副主官进行轮训,而莫敌补训班的三十人,则全部拆零,填补教员离开后的空白,充当助教兼学生队队长。
在动员会上,杨彬对莫敌们说:“在座所有的人都知道,你们一毕业,国军就将增加三十个诠叙少将。你们都是有经验的军人,在战场上均有建树,也有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法,甚至是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法。在军校里,除了一些战争理论教官,我真的很难找出谁能够担任你们的战术教官。因此,学校黄杰主任、教育处和我研究决定,由我亲自担任你们补训班的班主任。我们的课程安排如下:每天上午有两节的战争理论课,之后就是自我讨论,讨论作战战术与战例分析,讨论结束,形成文字,上交教育处。下午和晚上,你们开始协助管理自己的学员班级,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感想传达给新学员,我要求,每天一个课题或者一周一个课题,课题先交给我审核。课题培训结束后,把培训结果用文字反馈给我,这就是作业。”
纵观学校,比这个补训班军衔更高的没有几个人,给他们上课,任何一个教官都感觉到有压力,虽然他们都十分尊敬老师,但是齐刷刷三十个上校或者少将给自己敬礼,教官们的心态是崩溃的。
不仅教官们的心态崩溃,而且不少学员的心态也十分崩溃,首先,理论教官的纯理论教学就很让人吃不消,一些文化偏低的学员,甚至一节课听不懂五句话,有些甚至从头到尾在看热闹。八步师管区一个桂军少将民团指挥,叫韦祖德,年龄已经四十大几,行伍出身,上次在军校学习就属于陪公子过考,按照他自己的话,幸好中途散档,真要熬到学期结束毕业考试,自己肯定丢尽老脸。这次胆敢再来补训,是因为听人说,这次是补偿性培训,不需要考试,才壮起狗胆,走进课堂。结果,考试虽然不用,可文字量比考试要大得多,在他看来,这次比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