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五十回 庙会邂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    柿子湾一带虽然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,但地处内陆,远离海洋,东面和南面又分别被太行和中条两大山脉阻挡,再加上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的影响,一年的雨水并不多。

    这里的饮水主要靠地下水也就是井水。这儿的水井,一般有十几丈深,就像电影里的“老井”。

    井,完全是人工开挖的,井壁是一色的黄土,只是在接近井底、常年被水浸泡的地方,才用柳木制作的“井旋”一层一层护起来,防止井壁泡软而坍塌。

    井口,是用一大块厚石板凿个圆口儿,嵌上去的。那井口上的一道道绳痕,记载着庄户人的沧桑。

    老槐树下,高高的井台上,碗口粗的木车轴横架在两个竖立的石墩上;木车轴一头用石头压着,另一头拴着辘轳;粗粗的井绳缠着辘轳一头系着一只柳罐。

    庄稼汉甩开膀子摇着辘轳,柳罐便把井水从十几丈深的井底搅了上来,抓住柳罐倒进长方形的石槽里。那井水舀上一瓢喝起来,甜丝丝的,比饮料还好喝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用水,则主要靠池泊和天井(天井,是柿子湾一带的叫法,样子和井一样,只是不深,也就丈巴深,打不到地下水,用来收存雨水的,有些像水窖)。这里每个村庄都有池泊,各家各户都有天井。

    一下大雨,各条巷子里的积水都往池泊汇流。池泊,以黄土夯底、砖石砌岸,杨柳环绕、灌木护岸,白鸭嬉戏、蛙声悦耳。大姑娘小媳妇说笑间,挥舞着棒槌,洗着五颜六色的衣物,也算得上是宁静村庄的一道景致。

    这里的雨水一年多集中在夏季,尤其是七、八月份。炎炎夏日,酷热难熬,当天上的云朵由白变灰、由灰变黑、由少聚多时,突然狂风大作、电闪雷鸣,骤雨如注。雨水冲刷着裸露的高崖、土岭滚滚而下,直扑深沟大壑,奔流入河。

    到了冬天,柿子湾寒风刺骨,也会下几场没膝的大雪。要是一夜鹅毛大雪,第二天就难推门了。雪后天晴,那普天的阳光经这皑皑白雪一反射,耀得直逼你的眼。堆雪人、打雪仗,那便是大人、小孩的一大乐趣。

    孩子是庄户人的希望,是他们养老送终的依靠。但无节制的自然生育,也带来了人口的膨胀和资源的紧张。

    本来雨水还算可以的柿子湾,就短短二十多年的工夫,眼下云岭的人口就翻了一番,要搅一担水得排半晌队,村里原有的两口老井已不够全村人吃了,云岭不得不另作考虑。当然,这是大队或小队的事,庄稼户也只能抱怨抱怨。

    这年农历十一月初,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。初十,清溪逢庙会。早上起来,叶子给婆婆、丈夫说:她去赶会去,买点萝卜、白菜、芥菜什么的,好回来沃酸菜、炒桑桑菜。

    太阳才出来,叶子让婆婆照护一下孩子,便围上头巾、带上手套,骑上自行车就上了路。

    路边的树叶早已落光了,沟沟岭岭的一片枯黄,还能看到堰根的积雪。路边的麦苗被冻得暗青暗青的,疙疙瘩瘩的土路上不时刮起一股尘土。

    叶子顶着西北风骑着,不时抹一把鼻尖上挂的清水鼻涕,径直来到了清溪。要过冬了,庄户人得备些过冬的东西,庙会上人也比较多。

    就在准备买菜的时候,叶子碰见了娘家嫂子。于是,两人一块儿在摊摊上,挑来挑去的,买了些菜。然后,簪子说:“咱走那墙根上坐一会儿,歇歇,那儿太阳好,没风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你还喝羊汤?暖和暖和。”“不喝了。叶子,额想跟你说个事。”“哦,那咱去坐一会。”

    坐下来后,簪子把那天晚上仙儿的事,简单地给小姑子说了一遍。然后有些生气地说:“叶子,额是好心。额告仙儿说,黑了呀,甭和人说话说得太迟了,咱早些关稍门。”“对呀。”

    “可你猜人家仙儿咋回额的呢?”“她咋说的?”“人家说,啊,敢多娃不在屋里,你就监视她哩?”

    “你听她说的这是啥话呢。”“这鬼。”“就是嘛,好心当成驴肝肺。”“不识好歹,就。”“就是嘛,咱心呀说,多娃不在,咱照护照护,甭让她吃了亏的,结果却落了个当大不像大。这叫啥事呢?提起这额就气得。”

    听着嫂子的诉说,叶子也不知该说什么好,只得认真听着,说了几句“仙儿不懂事”、“甭和她一般见识”之类的宽慰话,才各自一东一西散了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就在叶子准备回去的时候,无意中瞅见清平的武家老婆正带个小姑娘在摊位前翻看着什么。叶子不由自主跑过去拽了下武家老婆后襟搭讪道:“老嫂子,也赶会呀。”

    “哦,是你嘛。”武家老婆回头答道。“还认得吧?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国产免费看片    偷拍黑料吃瓜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