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四十七回 偷偷摸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    且说柳湾的吴家一分为三后,根儿的日子明显不同于以往了,夫妻俩挣的那点工分,孩子又多,自然就成了队里的欠款户。

    欠款户一年到头分不到红,又不可能不花钱,就算粮棉油从队里分,穿衣戴帽靠女人手工做;可点灯用的煤油、吃盐用酱、针头线脑的都得买,更何况队里分的口粮还不够吃呢。

    没法子,根儿就自告奋勇给队里担茅子(即茅粪),一天的活儿他半天就干完了,然后,顾不得在家里吃饭,就带上馍和葱或咸菜啥的,偷偷出村去挖药材,或者做点像粘瓮粘碗之类的小生意。

    人常说,没有金刚钻,甭揽瓷器活。也不知根儿什么时候从哪儿学了这修瓷器手艺,也许是听人说的又自己琢磨出来的吧,反正,不知从哪里弄了个钻头,自己用木棍、木片、皮带做了个钻子,又打了些或铜或铁的钯子,就干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修瓷器,不论粘粗瓷还是粘细瓷,得先用金刚钻在瓷片上打些不穿透的眼儿,把瓷片粘合以后,再用钯子钯住,才牢固耐用。钯子嘛,可以是铁的,也可以是铜的。

    修不同质地的瓷器,用的粘合剂也不一样。修粗瓷,比如修盔呀、瓮呀什么的,是先把白芨、乌米、牡蛎、柯子、龙骨、川山甲等中草药放到锅子里,倒点水,熬出药汁来;然后,用药汁和上细铁粉,拌一拌匀;用这个作为粘合剂,来粘接粗瓷片的。

    至于修细瓷,如修碗呀、坛坛罐罐之类的,则是用鸡蛋清,或者者用鸡蛋清和上石灰粉,作为粘合剂,来粘细瓷片的。

    根儿出去的时候,也很简单,因为没有自行车,就用两只布口袋装上工具、用料,再拿上三四个馍、一瓶子水,搭在肩上就走着去了。

    寒冬腊月的,若当天晚上回不来,根儿就钻到人家生产队牛院的干草池子里过夜,第二天天不亮又赶回村里去上工。

    叶子知道大哥困难,每次回娘家,都跑到大哥家,揭开面瓦瓮看看。这天,也就是麦熟口里、青黄不接的时候,叶子回了趟娘家,见大哥愁眉苦脸地蹲在窗子前头抽纸烟。“哥哥,你咋呢?”根儿不言语。

    叶子就跑进大哥屋里问道:“嫂子,额哥咋啦?蹲在那里不说话。”“好额那妹子哩,这锅眼看揭不开了。”簪子搭话间间掉下了眼泪。

    叶子走过去,揭开面瓦瓮一看,就剩几斤高粱面。“嫂子,你甭熬煎,有额哩。”叶子说着从大哥屋里出来,去她妈那边坐了一会儿,可也没有马上就讲她大哥的事儿。

    从妈这里出来,叶子推着自行车出了院门,便一个人跑到县城,问她爹要了五块钱。回来后,偷偷塞给了她大哥。根儿用这买了几十斤高粱,算是渡过了难关。

    许多年以后,根儿每每对儿女们提起这事,还免不了一把老泪。当然,这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比起根儿,叶子的光景稍微好一点。云岭有个大水库,可地势高,除了东沟的沟地,几乎全村的地都没法从水库引水灌溉,也完全是靠天吃饭。

    云岭沟沟岭岭的,虽然十年九旱的,可地土比较宽,也就是人均土地多一些。

    人总是被逼出来的。生产队不能解决温饱,庄户人就自发地搞起了家庭副业。在院子里养鸡的养鸡、养鸭的养鸭、养兔子的养兔子。有点手艺的,也像根儿一样,偷偷溜出村,做些不起眼的小生意,来养家糊口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农村,还没有开禁集市贸易,但城乡结合部暗自调剂余缺的现象却从来也没有真正停止过。庄户人想用细粮换更多的粗粮来糊口,城里的想把粗粮换成好吃的细粮。

    庄户人鸡蛋舍不得吃,想换钱买粮食;城里的副食票不够用,想多吃点鸡鸭鱼肉。老百姓是如此,当官的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于是,大家彼此张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不过分,也就得过且过,没人管了。

    为了生活,叶子拉上贵娃把梁家从前住过的破窑洞拾掇了拾掇,在窑里养了十几只兔子。兔子繁殖很快,母兔一个月就产一窝,叶子不时挎着篮篮出村卖小兔子,贴补家用。

    一次,收工回家的路上,叶子去给兔子草。天儿旱,草的人又多,近处已经没什么好草了,叶子就跑呀跑,不知不觉跑到一个荒凉的沟岔岔,发现一小块无人耕种的平地。

    第二天,收工回家的路上,叶子扛着铣、挎着筐子和镰,半路割了点草之后,便直奔那沟岔岔而去,找到那块平地,用铣翻了翻、平了平,撒了些葱蒜、白菜萝卜籽儿。

    等苗儿出来之后,叶子不时去看看,侍弄侍弄。没过多久,那菜眼看地也就长成了。

    这天,才下过雨,队里没排活,叶子就假装去割草,把那小块地里的菜收了收,竟装了半口袋,背上就往回走。可走着走着又下起了雨,一不留神滑了一跤,弄了一屁股泥,好在有口袋遮着也看不大见。

    刚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qiqixs.info
国产免费看片    偷拍黑料吃瓜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